在国家和有关部门及各地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经过“十三五”期间的一系列探索实践,我国在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方面已具备非常好的政策环境、产业基础和市场条件。接下来在“十四五”期间,如何以工业化制造取代传统建造,以装配化作业取代手工砌筑作业等,成为当下建筑产业界普遍关注和重点思考的问题。就这些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建科技集团首席专家叶浩文近日接受环球网采访。
叶浩文认为,“十三五”期间是我国建筑工业化、装配式建造大发展的一个阶段。“十三五”期间国家提出了很多发展建筑工业化发展装配式的文件。特别是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以来,我国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快速推进,标准规范不断建立健全,建造水平和建筑品质明显提高,掀起了发展装配式建造的高潮。“在这一系列文件下发后,整个建筑行业积极行动,开展多个建筑工业化课题的研究。其中装配式+近零能耗建筑研究内容就被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家们也就此编制了四项建设标准,包括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标准、钢结构的标准、木结构的标准,以及专门的建筑评价标准。”四个标准编制出台,标志着我国发展建筑工业化和装配式步入新的阶段。“这对于‘十三五’期间产业化基地的建设至关重要,这些基地可以生产各种部品部件、各种构配件、构件等等,使得原本是传统建造的工作实现了建筑工业化、装配化作业和自动化生产加工。以产业化基地建设数量为例,在‘十三五’期间建设的国家级产业化基地有328个,省一级的产业化基地有908个,大批的产业化基地建设给打牢了建筑工程发展的基础。”叶浩文指出,2020年全国发展装备的建筑面积达到6.3亿平米,较2019年增长了50%。如果将这一数据与2016年进行对比,比计划中超额建设了15%,可以说是圆满完成发展装配式建筑的计划。“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是“十四五”时期的主基调之一,加快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践行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叶浩文看来,推动建筑工业化发展落地,还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推进:首先,要加强工业化建筑的标准化设计,要采用设计、施工一体化的设计技术,要采用建筑设计、建筑结构、机电装修一体化的设计技术。在这两个“一体化”下,我们设计出好的工业化建筑产品,使其能够结构很安全,又便于工厂精益生产加工,又便于又有利于现场的施工装配。第二,提升构建和部品部件的生产加工水平。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工厂的加工质量取决于我们整个工程的加工质量。所以我们要在工厂实行精益生产,要用机器代替手工,要大力搞机器生产加工。自动化生产加工要通过工厂的技术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我们建筑的生产质量水平。第三,提高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和构件的现场施工安装水平。采用装配式建筑,采用工业化建造,就是要在现场把“构建”做大:实行“大构建”的装配、“大构建”的施工,提高效率,提高品质,也可以降低成本。发展部品部件达到工厂级的质量水平,达到工厂级的生产加工水平,进而提高整个工程质量。第四,采取EPC工程总承包的组织建造方式。工业化建筑、装配式建筑最好的组织建造方式,是工程总承包的组织建造方式,既要对质量负责,也要对安全、成本负责。这种方式之下,可以进一步加强质量的提升,控制成本,保证安全施工。第五,加快提高智能化建造水平。使生产、加工各项技术搭载信息化技术,进而提升我们的建造水平、管理水平,使得中国建造朝高质量、高速度、低成本的建造方向发展。建筑业绿色转型,迈向高质量发展目前,建筑业还存在资源消耗大、污染排放高、建造方式粗放、组织方式落后、相关标准尚存差距等突出问题。国家倡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对建筑业提出了绿色发展要求。推进以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是推动形成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生产方式,带动国内建筑业全面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叶浩文认为,“绿色建造、智能建造和建造工业化是互相融合、协同发展,将绿色建造、智慧建造的技术融入建造工业化之中,成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成为中国建造的支撑。”
为了进一步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由广东省建筑材料行业协会、广东陶瓷协会、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材料行业协会装配式建筑分会、广东省建设工程绿色与装配式发展协会智能建筑分会、广东省装配式建筑与绿色建材专家委员会、广东省现代建筑工业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十届广东新型建筑工业化与装配式建筑展览会暨建设工程技术设备博览会”将于2021年8月3-5日在广州·广交会展馆C区举行,大会将聚焦装配式建筑、装配式装修、建筑智能化与数字化、绿色工程材料等,全产业链演绎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
本次展会将同期举办:装配式装修论坛、智慧工地论坛、装配式卫浴论坛暨白皮书与榜单发布仪式、产业链供需对接会、PC与ALC产业发展研讨会、项目观摩会等一系列配套活动。